【Yahoo 專欄】英特爾基辛格訪亞洲 台積電與美國的關係亦敵亦友?
本週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,即將訪問亞洲半導體供應鏈,傳出可能與會台積電高層,商談三奈米訂單計畫,台積電與英特爾關係趨於亦敵亦友,但不能忽略的是,英特爾後面的老大實力非常雄厚。
今年第四季半導體最大新聞,就是台積電趕在美國商務部資料交出期限11/8前,交出商務部要求提供的供應鏈機密。
美國要查清楚這次晶片大漲的意圖明顯,一邊是車用晶片大缺貨,導致美國二手車價格暴漲,另一邊,晶圓的製造技術已經由亞洲半導體廠壟斷,為穩固美國霸權,只好從晶片核心數據著手了。
有趣的是,一開始美國商務部釋出此訊息時,台積電與三星皆表態不會交出資料,但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表示,如相關企業不配合,可能會引用《國防生產法》或其他法律來強制企業時,包括台積電、三星、SK海力士等主流半導體廠,皆立即向美方交出半導體供應鏈的相關數據。
現在台積電所交出的資料,主要包含著過去三年企業的出貨情況、庫存水位,甚至是客戶資料與生產計畫書,商務部表示不會公開資料,但也沒表示不會用這些資料幫助美方半導體企業。
即使交出的不是技術,而是數據,但我們都知道,現在是數據經濟時代,數據是企業的重要資源,企業好不容易用多年的經驗換取產業數據,現在全被美國商務部拿走,且這些資料很大程度,會被美國拿來發展半導體時使用,實際上是為了服務本國企業。
有些人會好奇,如果亞洲這些半導體企業,真的有強烈技術領先,那憑什麼交出任何資料,技術反而不是自己的籌碼嗎?其實問題仍然出在核心技術上。
美國商務部這次如此強硬,是因為亞洲這些半導體廠,始終沒拿到核心技術的專利,比如說台積電,仍然處於供應鏈的中游,有大量的技術和專利需要靠美企,所以這些半導體廠更害怕美國不願意授權專利,給了資料還有口飯吃,不給資料連邊都吃不到。
而在面臨車用晶片稀缺下,美國車市在第三季幾乎停產,而國內卻幾乎無晶圓製造代工廠,讓美國意識到在供應鏈上多薄弱,一方面美國從要求的數據上可以看出廠商的晶片到底賣給誰,另一方面,拿到數據也能夠讓美國半導體廠再經中更有優勢,等於我能看清出你,但你看不到我。
晶片製造急劇減少的背後,是美國若隱若現的供應鏈危機,而這正是美國總統拜登關注的重點所在,以及他要應對的供應鏈危機。
其實,拜登上台之後,在經濟政策上與川普有明顯不同,拜登在乎實體產業競爭力和供應鏈安全度,川普重視貿易平衡,減緩美國逆差,真正對全球有殺傷力的是拜登,畢竟他正在以絕對安全與追求絕對利益的方式,重塑經濟格局。
作者:游庭皓
原文網址 :https://reurl.cc/Gb8QnA